日前,媒体报道了北京东郊一小区内大量存在无证“黑作坊”饭店,“黑餐厅”通过外卖平台摇身一变成为人气餐馆。这些没有任何经营资质、环境脏乱差的小区式小饭馆主要以网络外卖平台为售卖渠道,生意火爆形成了“外卖村”的奇景,但多数店家缺少经营餐厅的资质,而由于不同于传统餐厅的经营模式,让他们成为了监管的盲区。
相比于传统的餐饮行业,网络外卖以其特有的便捷性迅速升温,目前已经成为了不少手机一族的生活习惯,但是这种在手机上轻轻一点就可以在家门口收到可口美食的订餐方式,却因为监管不力存在很多问题。北京“外卖村”被曝光,直接反应了这类针对外卖平台进行售卖的小作坊式餐厅存在的隐患,无证经营、环境恶劣,直接导致食品质量得不到保障。
食品安全关乎百姓最直接切身利益,虽然科技的发展为订餐带来了外卖平台这样的便捷渠道,但是这样的渠道不能因为缺少监管而成为黑心商家的“温床”。资质不全、经营范围和许可证不符、环境卫生不达标,这些现实问题不仅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同时也违反了食品安全法、工商法等法律法规。
食品安全问题不容许“亡羊补牢”,尤其是外卖平台受众广、业务量大,一旦出现安全事故必将影响恶劣。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餐饮”必将大有可为,但网络外卖平台不应该成为监管盲区,在外卖平台发展如此迅猛的当下,对于平台以及其背后的商家的管理必须跟得上步伐。
把好食品安全关,不能忽视新兴行业与网络平台的管理。要想净化外卖平台环境,保障外卖平台销售的食品的质量,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工商部门要严把市场准入关,严格执行实名登记、证照核查及制作现场核查等程序和要求,尤其是要加强对隐藏在郊区、小区、城中村中的一些隐蔽餐厅与食品加工店的资质检查与核验。
其次,相关的执法部门要强化监督,做到线下对餐厅的安全监管的同时,切实加强对网上平台的监督管理,对不法行为要依法严肃处理,违法行为一经发现,立即采取措施,对违法企业等从严从重处理,加大违法“成本”,让企业严格遵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肩负起社会责任。
第三,网络外卖平台应该严格履行作为第三方平台的监督责任,提高平台准入门槛,严格监管与审核入驻商家的资质。外卖平台所售卖的食品平台本身具有法律上的监督义务,同时出现相应的食品安全问题第三方平台本身也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相关职能部门应该加强对外卖平台的管理与督促,要求网络平台入驻商户的经营资质信息公开化,并且明确平台自身的责任,建立管理规范制度与相应的处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