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图片新闻

法官故事:他是调解的能手,是百姓的“贴心人”

——记2016年全省法院调解能手佳铁法院民事审判庭副庭长王韬

发布时间:2017-02-24 12:16:40


    他穿着一身黑色制服,胸前佩戴一枚徽章,见人总是笑容可掬,与人交谈时也总是语气温和,面带微笑,给人一种很亲近的感觉。如果不知道他的职业,怎么也无法把他和法官联系在一起。

    而他正是十余载如一日扎根法庭、情系百姓、用细心和耐心分析案件、化解了无数矛盾纠纷的“老法官”, 连续多年所办案件的结案率和调撤率达到100%,无抗诉零上访。

    他就是佳木斯铁路运输法院民事审判庭副庭长王韬。

做百姓的“贴心人”

    他常说,法官的良知应该像湖水一样透明澄静,作为一名法官,就要真心实意地为老百姓办事,他们的一件案子就可能涉及终身的生活,所以马虎不得,应付不得。

    王韬每接手一起新案件,就细致地研究相关法律法规,了解案件细节。他始终认为,一纸判决书下来,可能涉及当事人几万、几十万甚至更多的利益,民事审判不仅需要依法公正审判,更要让双方当事人知道为什么这么判,这么判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针对情况复杂的案件,他能沉得下身子,以当事人能够接受的方式向当事人释法析理,最大程度地进行案件双方调解工作,维护好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他的做法取得了当事人的信任,并赢得了当事人的和同事们的一致好评。

    多年来,他始终怀着对百姓深厚的情感,心载一杆公平秤,廉洁自律,以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和对法律娴熟运用的知识储备,不断地向着“为人民司法,为大局服务”的目标而努力着。

案件中的调解能手

    王韬说:“民商事案件能调解的就要尽最大努力调解,调解了就不用判决结案,否则有些案件容易埋下安全隐患。”他所承办的案件中全都以调解方式结案,没有出现过一件冤假错案。

    在审理一起原告吴某等四人人身损害责任纠纷一案时,他针对责任和赔偿问题悉心做好调解工作,一次次地到铁路有关部门解决问题,不断寻找新的调解方式和调解渠道,努力化解纠纷,解决矛盾和争议,最终达成协议,调解结案。

    考虑到正处在农忙季节,天气比较热,原告人数多,还是老人和孩子,王韬同民事审判庭法官把赔偿款送到住在乡村的原告家中去,这样既方便了原告,也起到了普及法律知识的作用。

    当他把赔偿款交给原告后,吴某和陈某两位老人拉着他的手声泪俱下的说:“感谢法院,感谢王韬法官,如果没有你们主持公道,我们这后半辈子可怎么活,这几个孩子可怎么活,上学都是问题了。有了这笔赔偿款孩子可以上学了,以后生活也有着落了。”

    事后,据民事审判庭同事说,王韬为了这起案件能够顺利得以调解,他不知道去原告家里跑了多少次,跟原被告双方沟通了多少个来回,每次都尽全力地根据双方的争议焦点想出调解之策,他的做法领导和同事们都看在眼里,没有一个不佩服他这股坚毅劲头的。

    王韬同志2015年和2016年连续两年被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评为全省法院调解能手。

业务学习上的“先头兵”

    法官要真正做到公正司法,就必须具备扎实的法学功底和精湛的业务能力,只有对法学理论深谙于心、对法律规定精准理解并熟练运用,才能办好每个案件,王韬正是坚持这样的学习理念。

    工作上他谨慎细致,潜心研究,刻苦学习,在通过了国家司法考试回到本院后,很快成为业务能手,也成为民事审判庭审判业务的主心骨,2015年全年个人承办了全院接收的70%以上的民商事案件,2016年承办了全院接收的100%的民商事案件。

    业务学习上,王韬也是院内首肯的先头兵。办案之余,他勤于思考,注重积累,不断学习最新司法解释和法律实务,并根据自身丰富的民商事办案经验撰写了题为《试述民事诉讼举证责任的分配》、《诉当事人诉讼地位》等的调研文章,多次在省市级刊物发表。

    王韬说,如果说法律是百姓安危和维护正当利益的指明灯和保护伞,那法官就是百姓通往公平正义之路的电源线和支撑骨。他愿意用自己的薄力去守护每一个家庭原本应有的温暖和幸福,愿意将这份正义的能量传递下去,为公平正义的道路上带去又多一抹的光亮。

责任编辑:付强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