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建设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长期以来,我们党也一直用“生命线”来比喻思想政治建设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但这项工作年年重视,年年狠抓,却始终不疼不痒,收效难尽人意,对此,贯彻思想政治建设工作方针最前线的基层法院体会是最为深刻的。今年的全国法院思想政治建设工作视频会议在不久前刚刚结束,最高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周强在会上再次强调了各级人民法院要坚决纠正忽视思想政治建设、放松思想政治工作的倾向,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要位置来抓。这也引发我们再次思考,思想政治建设工作的问题根源在哪里,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在哪里,笔者结合当前基层法院思想政治建设工作实际,深挖掘、细分析,提出基层法院要以回归本源,以人为本为突破口,重新焕发思想政治建设工作新活力。
一、 当前基层法院思想政治建设工作的现实困境
(一)多元化的文化环境冲击干警三观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全球信息共通共享,全球文化互联互通,西方的文化、思想大量涌入我国,与我国传统文化及社会主义文化碰撞、融合,多元化的文化环境向当代国人展现了最为丰富的思想观点与价值选择,给社会伦理秩序和人们的道德心理发展带来严峻挑战,最显著的一个表现即是集体主义价值观受到削弱,整体和全局观念淡化,人们追求个人利益的愿望日益强烈。法院干警们一样受这种社会文化浪潮的冲刷,他们虽是维护公正的执法者,但不可忽视的是他们也是普通的社会人,多元化文化价值选择同样冲击着法院干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个人本位主义、利己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容易滋生。更为实际的情况是,基层法院工作条件相对艰苦、工作量相对较大、职位升调较慢,干警们所得到的物质利益回报又最少,极易造成法院干警的心理失衡,成为干警们转变思想推崇个人主义、利己主义的诱因,为基层法院思想政治建设带来严峻挑战。
(二)实用主义侵蚀干警思想
司法公信力被群众质疑的今天,部分法院干警职业信仰亦被动摇,职业认同感、归属感、荣誉感不强,思想政治觉悟亦逐渐降低,任实用主义主导他们的思想。他们以于自身“有用”与“无用”作为价值判断的标准。何以基层法院思想政治建设工作履履不受干警重视,就是这种实用主义在作怪,这样的价值选择让他们看不到思想的先导作用,政治的指引作用,只考虑思想政治的学习提高似乎于眼前自己的工作无甚用处,就对其搞形式主义,走过场,敷衍了事,成为基层法院思想政治建设工作的一大重要现实问题。
(三)方法滞后影响干警进步热情
多年来,基层法院思想政治建设工作一直存在方式单一、方法滞后的缺点。一味沿用传统的集中教育与自学为主要的学习方式,无法掌握学习成效,政治思想工作流于形式化;教育学习活动种类数量繁多,干警们大都疲于应付各类会议、汇报、总结,力不从心;一味要求干警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忽略对干警自身工作生活情况的人文关怀;对干警思想动态了解、掌握得不够及时、全面,不能及时解决干警的思想问题,不利于调动干警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 坚持以人为本,激发思想政治建设工作发展活力
(一)转变思想,切实坚持以人为本是做好思想政治建设工作的基石
思想政治建设的基本要求是坚持以人为本,把解决人们的思想、立场作为主要目标,从而从总体上提高人们的思想。思想政治建设以人为本,我们一直在提,却鲜少真正将它领悟到心里,贯彻到工作中。在全社会甚至我们自己的认识中,都潜移默化地认为基层法院站斗在公正司法、司法为民的一线,身为基层法院干警,身为共产党员,思想进步、政治坚定、业务精湛是从业基础,法院干警们是司法工作者,是法律的化身,社会秩序与公正的维护者与主持者,他们理应是公正、清廉、无私的。但实际上,当我们理所应当地得出这样的结论时,法院干警们其实是被身份化了,他们在全社会的期待中不再是被容许有缺陷的人,而被强制成为自己职业身份的象征。当然,这并意味着法院干警不该遵守比任何行业都严格的职业准则,也不是为基层法院干警们存在的问题寻找借口,只是为基层法院今后做思想政治建设工作打开一个新的突破口,展示一个新的视角,不是一味照本宣科传达思想政治学习精神与要求,一味空喊口号,只强硬要求干警提高思想政治水平,而应着眼实际,着眼于干警本身,真正以人为本,深入研究分析干警作为一个普通人的思想、立场这一目标,踏踏实实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干警心里。
基层法院思想政治建设工作中具体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关心干警在物质利益上的合理需求,主动帮助干警解决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让其踏实工作,无后顾之忧;关注干警的政治前途,重视对干警的培养、锻炼与使用,营造公开、公正、积极、良性的工作与竞争氛围;要关心干警思想动态,对情绪低迷、工作状态不佳的,要尽快掌握具体情况、分析原因、对症下药,对其给予及时帮助。
(二)以党建带队建,以身作则树标杆,抵制消极价值观影响
做思想政治工作,主要就是做人的思想工作,要做好人的思想工作,就必须深入分析掌握人性。前面提到多元文化价值选择及实用主义思想对干警价值判断的影响,如何破解这种消极价值观的影响力就是我们工作的一个重要突破点。笔者认为,首先要有鹤立鸡群的标杆式人物。众人皆昏昏然时无人能醒,从众心理让我们观望四周发现与众人无异后就安于昏然现状,不思清醒,不辨真相。而当有标杆式人物示范人前时,人们会渐渐清醒,发现自身问题。这里的关键在于标杆式人物务必是意志坚定、以身作则的典范,实践证明,最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是身体力行,言传身教 的思想政治教育。
基层法院就要大力发展这种言传身教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树典型立标杆,从党员干警培养起,强化党员“三观”“三念”教育,牢固树立“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政法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先进党员干警的先锋模范作用,让他们的真言真行在其他人中产生振聋发聩的激励作用,形成找差距、勤学习、争进步的良性循环,引导全体干警树立正确的信仰理念、“三观”取向。以先进典型为示范标杆,坚持以党建带队建,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抵制消极价值观影响,打造一支政治坚定、思想进步、作风清廉、公正无私的法院干警队伍。
同时,形成严抓思想政治建设工作的长效管理机制,强化领导责任,各个庭室的负责人都要将业务与思想政治建设两项工作齐抓共管,将其列入目标管理和年终考评当中,统一部署,统一检查,统一总结,使思想政治工作得到切实的贯彻与加强。
(三)探索新模式、拓展新渠道,为思想政治建设工作增添新活力
基层法院开展思想政治建设工作就要解放思想,创新观念,简化形式,提高质量,采取“显性”与“隐性”举措相结合的方式。“显性”即是传统的教育学习活动,“隐性”则是开放思维,让思想政治建设的工作形式更具自由度与参与度。以讨论代替教育,以视图代替文字,以榜样垂范代替空泛精神,大力拓展以竞技比赛等文化建设方式深化思想政治建设的工作模式,让思想政治建设工作化于无形、无声,潜移默化渗透到干警的思想中、工作中,引导其保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强化其对事物的政治观察力和是非辨别力。
拓展新渠道,坚持好传统的学习教育方式不放松的同时,广泛运用网络、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新华网承办的中组部“共产党员”微信项目是可以学习的对象之一,新媒体平台作载体,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经过处理兼具可读性与教育性,将思想政治建设工作融于每时每刻,融于每位干警身边。
总之,在当前社会发展新时期、司法改革新形势下,解决思想问题是做好各项工作、解决各种问题的前题和基础。基层法院作为直面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前沿阵地必须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工作,踏实贯彻以人为本的基本要求,让我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真正深入干警心中、落到干警行动中,服务好审判工作这一核心,为完成“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光荣使命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