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学园地 -> 业务研讨

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加强审判流程管理

  发布时间:2012-05-07 14:45:30


    近年来,我院按照上级法院的要求,借鉴兄弟法院的好经验,大力加强了“信息网络”工程建设,尤其是利用计算机软件加强审判流程管理,对保障案件质量,提高办案效率,维护司法公正,发挥了积极作用,我们的做法是:

    一、运用微机网络技术管理立案程序,为审判庭审理案件铺垫良好的基础工作。审查立案是法院审判工作第一道工序,审判员负责立案的初审工作,按照所制定的工作制度和审查立案的具体规定对当事人的有关证据材料进行审查,认为符合立案条件,按照规定将诉状和相关证据材料和有关表格、文书录入计算机,及时转请庭长审批是否同意立案;按工作程序庭长及时审查请批的案件,认为符合立案条件及时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签批立案、排期、分案,并由专人通过电子屏公示案由、开庭时间、地点、办案人;书记员用计算机制作、输出统一格式的法律文书向当事人送达,之后,运用计算机网络转审判庭审理案件。这个工作过程是依照计算机软件所设定的诉讼程序进行的,任何人都无法改变,规范了审判人员的立案工作程序,控制了立案时间,使审查立案阶段实现了及时审查、及时研究、及时审批、及时分案、及时排期、及时公示、及时转庭和统一立案、统一审批、统一分案、统一排期、统一编号、统一文书的六及时六统一的快速、规范工作程序。软件所设定的固定工作程序和其内容,是按照诉讼法规定的程序自然生成,一环套一环,一环接一环,彼此联系互相制约,上道工序未结束,下道工序无法进行,杜绝了丢漏程序的现象,对立案审查工作,起到了制约和保障的作用。没有特殊情况,审判庭不能随意改变通过计算机模块生成的办案人、开庭时间、地点、案件编号等内容,如有特殊情况,需要改变需经过主管院长批准方可通过特殊程序变动。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管理立案工作,科学规范、程序合法、工作有序、监督有则、易于操作。审判人员必须按照计算机软件所设定的固定程序进行立案审查,制作、输出相关的法律文书,不可能任意改变诉讼程序,随意使用法律文书,保证了立案程序的合法性,法律文书的统一、标准、规范。杜绝了审判人员工作的随意性,增强了审判人员的工作责任心,避免了懒拖办案的不良作风,提高了工作效率,为下步审判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工作基础。在审查立案阶段如果操作不符合要求或缺项,计算机网络系统会不允许通过,能够有效的防止诉讼程序出现错误。同时,在计算机网络系统还可以清楚的看到:初审、审批、排期、分案、公示、送达的诉讼过程和相关的文书证据,增加了立案工作的透明度;负有监督责任的同志随时可以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对立案工作进行监督,审查立案工作是否作到了程序合法、材料齐全,是否符合立案条件,所立的案由是否正确等;院领导还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了解立案庭每位同志的工作情况,便于监督和指导立案工作。我们认为,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立案流程管理工作,能够保证立案程序合法,防止不该立案的立案,缺少材料而转庭审理,给下步审判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一句话,能够保证立案工作的质量。

    二、运用微机网络技术进行监督审理、执行案件,确保诉讼程序的合法性。审判工作是法院的中心工作,涉及案件是否程序合法、实体是否公正、人民是否满意,影响着法院的形象;执行工作所体现的是法院的审判效果和司法工作的能力。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审理、执行案件,能够实现公开、公正的审判效果和执行效果,易于审判人员树立良好的形象,公正司法,司法为民,易于监督审判工作和执行工作,易于加强计算机“网络工程”建设实现“铁案工程”。案件转到审判庭或执行局之后,被分到案件的审判人员,按照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在计算机上利用办案软件开始审判和执行工作,与存入计算机内的有关材料核对原有书证是否齐全、执行依据是否充分、输入庭前交换的证据、制作庭审笔录、调解书、判决书、裁定书、送达证等,一切都在计算机软件设定程序下进行工作,随时记载和展示着审判工作和执行工作的全部工作情况,作到了程序规范,不丢项,文书质量统一标准。到外地巡回审理、执行的案件,虽然不及在法院内方便,我院同样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审判流程管理,利用软件办公,配备了便携式手提电脑、打印机、复印机、扫描仪、数码相机等现代化办公用具随行工作,使我院的审判、执行工作不论在哪里都能做到了规范、标准、统一、快速,提高了工作效率,缩短了办案审限,减少了诉讼成本。我们认为,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管理审判、执行工作、使用统一的办案软件,易于随时监督管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堵塞工作中出现的漏洞;利于增强审判人员的工作责任心,提高司法能力、严肃工作程序;方便领导监督、检查、指导、总结、调研工作,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了解案件审理的进度、法律文书制作情况、案件的处理结果、执行是否有据、强制措施是否得当、执行效果如何等,对正确适用法律,保证案件的质量起到了监督保障的作用。

    三、运用微机网络技术监督审判工作进度,提高办案效率。各类案件的审理期限法律是有明确规定的,过去由于案件多,监督工作缺少透明度,容易使案件超过审理期限。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审判流程管理之后,计算机软件设定了各类案件的审理时限和审限报警程序,案件的进展情况在计算机网络系统一目了然,从立案时起审限已经在计算机上开始倒记时,对临近审限的案件计算机闪烁黄灯立即警告提示,起到了控制审限的作用,按照审判流程管理规定有关人员在计算机上随时跟踪案件的审理进度,可随时进行催办督办审判工作。自从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监控审限之后,审判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加强了,时间抓的紧,效率提高了,立案庭对一般案件当天接案当天决定是否立案,复杂疑难的案件不超过三天决定是否立案,刑事案件年平均审限由过去的16天之多下降到12.6天,民商事案件年平均审限由过去的39天以上天下降到31.2天,执行案件年平均审限由去年的93天下降到57天。我们认为,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审判流程管理,审判人员的执法意识加强了,工作主动了,审限缩短了,监督控制工作有力度了,不仅作到了程序合法,实体公正,不超审限,而且,加快了办案速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现了高质、高效的工作效果。

    四、运用微机网络技术评查案件质量,堵塞漏洞,确保案件质量。审判监督工作是保证案件质量的一项很重要的工作,过去,只能在书记员将卷宗装订归档之后,从书面上检查,而且是事后的监督检查,其效果不好。自从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审判流程管理之后,监督工作作到了随时、及时、方便,可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查看电子卷宗,监控各类审判工作的质量,在诉讼中能随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使监督工作快捷方便了。从立案到审判、执行、归档,都是按照计算机软件设定的程序进行,其诉讼程序是没什么问题的,每个诉讼阶段也都有专人负责监督案件工作情况,应当说案件的质量整体是好的,但也容易出现法律文书制作的不规范、丢项漏项、单位名称、地点写的不准确、不标准的现象,这时审判监督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审判监督庭的审判人员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对已审结的各类案件进行网上评查,发现问题能够及时向审判庭提出,限期修改,不合格不能在网上评查通过,在网上没有评查通过的案件不算结案,不能转档案室审查归档。我们认为,这种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评查案件的做法,监控了案件的质量,制约了审判人员的工作,严细认真的工作作风加强了,问题得到随时纠正了,防止了个别审判人员不经过检查草率归档的现象,保证了各类案件无任何差错归档,对保证案件质量、合格归档起到了监督制约作用。

    五、运用微机网络技术验收电子卷宗,保证无病卷宗归档。卷宗记载着诉讼过程,存储着诉讼证据、审判结果。这是一项对历史负责的工作,不能够因卷宗存在某些毛病给卷宗带来疑问,让后人看不懂,耻笑我们的工作。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监督案件质量,层层检查,层层把关,到卷宗归档时存在的问题已经缩到最低,不仅保证了案件的质量,也减轻了档案员的工作量。虽然如此,最后的验收工作更是不能马虎,书面检查容易出现漏检的问题,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监管卷宗就杜绝了这个问题,计算机软件设定的程序与内容非常全面系统,卷宗归档是有明确规定的,档案员只要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按照规定审查电子卷宗,就可以发现卷宗是否存在问题,对不符合要求的卷宗不能算按期归档,并提出修改意见,限期归档,直至合格为止。我们认为,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管理档案,能够按照计算机软件设定的程序与内容,一丝不漏进行检查,能够防止不合格卷宗归档;方便领导了解卷宗归档情况,随时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检查哪个案件属于按期合格归档,哪些案件不合格,没有按期归档,为领导调研、总结、指导工作提供了非常准确的信息资料。

    几年来,我院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审判流程管理,收到了很好的管理效果,实现了科学化的管理方法,对案件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保障作用。增加了审判工作的透明度,提高了办案效率,减少了诉讼成本,增强了队伍素质,规范了审判工作,强化了监督管理力度,杜绝审判工作的随意性。我们体会,审判流程管理是一种活动,是管理手段,是制约机制,是科学的管理方法,是实现“公正与效率”工作主题的良好途径。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审判流程管理后,我院完善了相应的制度、措施、和办法,对规范人员、规范工作,规范管理,提高干警素质,保障案件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使我院的审判流程管理工作走上了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的良性轨道。我院利用计算机软件加强审判流程管理工作取得一些成绩,但我们的工作与现代化办公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我们有决心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完善现有制度,提高人员素质,强化司法能力,发挥最好管理工作水平,确保案件质量,实现“公正与效率”的工作主题。

责任编辑:李继松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