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以为案件终本了,我的钱再也拿不回来了,没想到过了这么久还能拿到辛苦钱,真的很感谢法院”。
王某2016年10月起在哈尔滨某担保公司工作,劳动合同期限4年,2019年3月王某被公司突然通知长期休假,当年6月公司通知王某不再续签合同,休假期间工资按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王某认为公司的做法违法,遂提起仲裁,仲裁委员会最终裁决公司向王某支付工资差额1.9万元。因公司未履行义务,王某申请强制执行。
法院经调查发现,被执行人担保公司因疫情原因经营困难,无财产可供执行,王某也不能提供有效的财产线索,无奈之下,2020年6月在征得王某意见后该案只得以终结本次执行程序的方式结案。

案件虽然结了,但执行法官仍然关注着这起案件。今年1月得知被执行人担保公司近期经营情况有所好转,执行法官随即展开了调查,传唤公司负责人了解情况,再次责令其如实申报财产,并告知有财产拒不履行的法律后果。在法律威慑力和执行压力下,公司负责人认识到事情的严重性,表示近期经营情况正常可以履行义务,当天就将拖欠的工资款支付完毕,在岁末年关之际为王某送上了最好的“薪”年礼。
案件终结本次执行程序不是终点,对当事人而言,不是法院给申请人打了“法律白条”,也不意味着案结事了、不再执行。对法院而言,更不是“一终了之”,不会将终本案件束之高阁、置之不理,而是有后台定期捕捉被执行人信息,并持续发挥惩戒的力量,只要发现被执行人有可供执行的财产,终本案件即可恢复执行。终本是暂时的,司法为民是永远的,老赖是逃不掉的!